首页 >> 氟橡胶

中国制造业继续收缩 成本优势消失中企如何自救调光器

发布时间:2022-09-21 09:32:26 来源:金瑞机械网
中国制造业继续收缩 成本优势消失中企如何自救

10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PMI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后出现微幅回升。

但这并没有令国内经济界感到乐观。虽然本月官方制造业PMI有所回升,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表明内海绵床垫外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如是解读。

数月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宏观数据持续趋弱,9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将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测为6.9%。

中国经济与中国制造业下行压力不减,中国实体经济进入寒冬。9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1.1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前8个月实现利润总额7564.2亿元,同比下降24.7%。

与统计数据相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大批的裁员、倒闭。9月21日晚,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地方大型国企黑龙江龙煤矿电源线扣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龙煤集团)宣布未来3个月将分流10万员工,继今年4月中国石化宣布分流部分员工缓解利润下滑压力后,这一消息再度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

国企之外,联想集团全球裁员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汉能集团裁员2000人、阿里巴巴大幅缩招降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大省接连出现工厂倒闭??史上最惨烈裁员潮、倒闭潮来袭。中国经济怎么了?中国制造业熬过了2008,却熬不过2015?进入2015年,质疑与担忧从未停止。

面对市场上的通缩和一些外资的撤离,中国制造业还能不能像2008年那样渡过危机?陷入困境与迷局的中国企业又如何寻求自己的活路?企业观察报记者多方采访,试图还原中国经济的真相与答案。

无可奈何的裁员与倒闭

大面积裁员,甚至关停企业,其实我们也非常无奈。温州企业家联合会的老板们言语间流露痛惜。他们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进入2015年,企业一直无法扭转利润下滑的颓势,只好通过大量裁员来应对订单的缩减并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而这不过是眼下中国企业群体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之下,连大型国有企业都陷入利润困局。国企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石化将对一些能耗高、效益差的老装置停产,因此少数员工肯定要进行培训转岗。今年4月,中石化将分流部分员工的消息传出后,中石化通过其官方微博如是回应。

让中石化痛下决心改革的根本原因是集团身负利润下降的压力。彼时,有接近中石化集团的人士称。中石化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464.7亿元,同比下降29.7%;而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今年2月在河南油田调研时透露,预计2015年中石化上游全面亏损,过去上游每年都是300亿-400亿元的利润,今年上游预计限亏16亿元。

9月下旬宣布分流人员的龙煤集团也是这种情况。有龙煤集团内部人士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2014年,龙煤集团已亏损接近60亿元。按官方2015年前8个月同比减亏11个亿的口径看,龙煤集团今年三季度亏损仍30亿左右。

近日,企业观察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探知,神华集团也已开始降薪裁员。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8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64.2亿元,同比下降24.7%。

国企艰难,民企的日子同样难熬。2015年8月,中国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制造商巨头联想宣布将裁员5%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国内外舆论的关注。联想提出,在公司寻求重组和降低PC业务成本之际,打算裁撤3200个非生产制造岗位。公司将精简智能手机业务,减少产品数量,提高差异化水平。

联想此番裁员、重组的背后,实则是市场激烈竞争和全球需求疲软所致。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胡向东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据联想财报,今年二季度,联想净利润同比下滑51%至1.05亿美元。联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上个季度,联想面对的是近年来最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在主要市场经历了重大挑战。

据了解,国内家电领跑者格力电器也已传出裁员的消息。

实际上,除了企业被盈利所困,外资的加速撤离亦是引发此次国内企业大面积裁员与倒闭的一股主要力量。杭州飞波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水昌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

全球经济震荡加剧,裁员成为企业缩减成本的最直接办法,世界500强也不例外。9月中旬,惠普、高通、江森自控集团几乎同时对外发布了裁员消息。其中,惠普公司未来3年裁减员工数量将高达2.5万至3万人。有外媒统计,今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15家制订了裁员计划。

世界经济下行,除了自身裁员,大批外资企业还在撤离中国。今年2月,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涉及裁员9000人。

更为严重的是,外企撤离引发的一连串连锁问题。李水昌等民营企业家对此纷纷表示出担忧,短期内,外资外企的逃离不可避免地会令一些涉外工厂面临倒闭危机,比如,诺基亚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将导致多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2014年底,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三家公司累计员工人数近万人。在联建科技倒闭之际,位于苏州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

眼下,外资撤离仍在继续。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于日前宣布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撤离中国,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

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收缩?

中国社科院9月21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将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预测为6.9%,经济增长减速来自企业与个人投资的下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经济的总体判断指出,今后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长仍是总供给、总需求失衡,供大于求的态势不会改变,需求回升不会太快。

对此,民生宏观经济团队表示,整体而言,产能利用率不抬头,经济仍在下行。目前需求萎靡下,工业生产意愿弱,生产量低迷;美元加息叠加黑天鹅事件,全球大宗跌跌不休,工业价通缩;实体去杠杆,资金需求不强,这些指标皆指向一个事实:中国产能利用率仍在走低,经济依然下行。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未减,不断加重着中国实体经济身上的枷锁。中国企业所处的困境,实则是中国制造业的新一轮危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研究员汪红驹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与2008年的那场世界性危机不同,2015年的这场危机是中国的结构性危机。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便已步入下行通道,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不仅不能为稳增长提供支撑,反而成为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拖累。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财新制造业PMI终值47.2,连续第7个月低于50.0的荣枯临界值,PPI继续大幅度下滑。这表明内外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发展到如此萧条,缘于中国经济长久以来所依赖的成本优势的消失。汪红驹坦言,尽管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基础非常薄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压榨劳动力价值推动经济增长。可是,一旦成本优势消失,出口导向型经济就没有了生命力。

我们的成本优势正在快速消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指出,劳动力供应不断减少、实际工资上涨,以及迅速上升的综合成本,这是本轮中国制造业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最主要原因。

2014年8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制造业成本变迁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仅比美国低4个点。

内外需求持续偏弱与综合成本迅速上升,让资本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这也引发了外资企业大量撤离中国。

一方面,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复苏经济乏力,通过回流部分低污染的高端制造业坐实自己的实体经济;热风枪另一方面,综合成本较低的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正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对接美日等外资企业从中国撤离的中低端制造业。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说,这令众多涉外中国企业倍感焦虑。

而更加令中国企业感到焦虑和迷茫的是,没有了成本优势,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还早已在全球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大潮中掉了队。他指出,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近十余年来,以房地产业为主的虚拟经济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严重失衡,在房地产业泡沫式发展的十余年里,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升级换代被耽搁了,中国经济出现桁型展架严重的空心化状态。《金融时报》资深记者彼得·马什就曾这样指出,中国赢得了制造,但失去了研发。

海外需求疲弱,持续的裁员、仍在继续的去库存以及采购活动的减少,都预示着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收缩。对于未来,Markit经济学家安娜贝尔·菲德斯(Annabel Fiddes)表示。

中国企业当下如何自救

用中国市场换西方技术的后发崛起战略已经不合时宜。西方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死死控制,以及他们对中国山寨苏俄技术鲸吞世界市场的警觉,已倒逼中国制造业只有大力推进拥有自护产权的技术创新,才可能抓住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其重新勃兴在世界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很多企业家都已意识到必须通过转型升级、生产高端自主品牌来求得出路,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后,多项鼓励制造业转型创新的政策也陆续出台,但现实中的种种情况和问题都决定着这并不是短期之内可以完成,无法解当下燃眉之急。江苏淮安麦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一叶姓经理这样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说。

一家东莞鞋企负责人感到同样的困顿,经营20多年的工厂,只有做代工的简单思维,没有针对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敏锐市场触觉,从加工厂转型生产高端自主品牌谈何容易。

创新、转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中国企业当下怎么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我们的企业需要做的是调价,通过重建价格优势,赢得时间去建立独到性优势,把价格调下来,市场就起来了。

就像当年柳传志提出的毛巾拧水理论,成本就像毛巾里的水,看似干了,使劲拧总还能拧出水来。中国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整个国民经济,有没有可能在短期内把虚高的成本给拧下来,从而赢得一个过渡期,来支撑创新和转型,支撑更高水平的开放?

在周其仁看来,调价就是靠降低政府服务价格,靠拧掉制度成本把价格优势找回来,而当下的经济气候下,上海自贸区、前海自贸区等大幅降低制度性成本的优势区域无疑是企业最佳的迁徙地和发展地。

此外,IDC在一份预测2015年中国制造行业走势的报告中提出,小型化、专业化将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特征。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胡向东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当今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主要以业务为导向,依靠集中生产,规模生产来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实现规模效益,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然而庞大的规模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与反应速度,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往往无法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增加了企业风险,错过市场机遇。因此,小、快、灵再加上专注与极致才是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另外,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制造业的服务化。因为,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胡向东解释,在转型升级与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正试图摆脱因低端价值链所带来的价格竞争,努力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研发、设计、营销、售后、品牌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服务环节的投入逐年增加。这样做必将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边界愈发模糊,两者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将驱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将服务理念植入砂轮机价值链每一个环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他说。




邯郸哪家医院治阳痿好
戒掉手淫是告别早泄的首选
辽源哪些医院能治疗性病
癫痫病做手术好吗
友情链接